左 驰
4月2日晚,在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吕嘉的率领下,澳门乐团登台深圳音乐厅,共飨2017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盛举。
当晚的音乐会以此次音乐季组委会委约创作的青年作曲家郑阳作品《远去的桅杆》作为开场。作品一开始,澳门乐团小提琴声部的弱奏一出声,便让笔者为之一震,作品的意境在开篇就被烘托到位。纵观这部时长约13分钟的首演新作,可见澳门乐团负责低音鼓演奏的女打击乐手情绪高涨,其身上所流露出的艺术专注度,令人肃然起敬。在笔者看来,郑阳的这部新作品似乎有点斯特拉文斯基音乐风格的烙印,音响效果上看似凌乱无序,实则火力全开。笔者注意到,不同于惯常交响乐团当中的定音鼓首席,当晚澳门乐团的定音鼓首席在担当本职的定音鼓演奏以外,还同时兼顾到铃鼓以及架子鼓的演奏。13分钟《远去的桅杆》的音乐推进自然,所创造出的音响效果丰富多彩、绚烂多姿,整曲听完后叫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音乐美感。
当晚音乐会上半场的第二首作品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由旅德青年钢琴家万捷旎担当钢琴独奏。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这部钢琴协奏曲常被拿来与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同名作品并举,两者皆是西方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同类型作品。当晚,一袭酒红色露背长裙的万捷旎一出场,便展现出高贵典雅、雍容大度的气质。“95后”的她在演奏上严谨沉稳、触键自然灵动,音色细腻流畅。在吕嘉的执棒下,台上澳门乐团的演奏音响相当节制,在音乐上留予独奏家异常广阔的施展空间和发挥余地。作品第一乐章的华彩段落,万捷旎钢琴独奏的音乐推进从容不迫、错落有致。要知道,格里格的这部钢琴协奏曲尽管在钢琴演奏的硬技术要求上并不算太高,可是如果想要在钢琴独奏的部分做到真正出彩,却也绝非易事。
在笔者看来,澳门乐团的长笛声部首席翁斯贝格外抢眼,作为柏林爱乐乐团乐队学院的前学员且参演过柏林爱乐乐团乐季音乐会的她,实力确实不容小觑。与之相仿的,还有乐团的双簧管声部首席开赛,这两位澳门乐团木管声部的首席并驾齐驱,成为了当晚整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除此以外,澳门乐团的整体弦乐声部亦是素质过人,铜管声部的音色更是光辉闪亮,其中尤以圆号声部为甚。六七十人两管编制的澳门乐团,虽然作为一支职业交响乐团,相比动辄三管编制的大乐团,在团员人数上不占任何优势,但澳门乐团在音乐的表现上却有着“小而精”的艺术特点。这种“小而精”的音乐特点,被澳门乐团在当晚的音乐会上展露得淋漓尽致。
音乐会下半场开场的科达伊《加兰塔舞曲》是典型“波西米亚风”的匈牙利狂想曲式。匈牙利、罗马尼亚一带的东欧国家尤其盛产各式民族舞曲,这一地区的民间舞曲音乐素材甚多。根植于这些民间舞曲音乐,造就了不少毕生致力于搜集这些素材,继而用于自身音乐创作的匈牙利作曲家。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作曲家科达伊便是这当中杰出代表之一。《加兰塔舞曲》作为科达伊运用波西米亚民间舞曲音乐素材综合创作的代表作,在全世界古典音乐演出的舞台上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简称“德八”)与其《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一样,被并称为他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德八”是全世界范围内上演频率最高以及最受观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同时也是作曲家所写就的作品当中“波西米亚”风格最突出的一部。
音乐会的正式曲目演出结束后,三度返场谢幕的吕嘉,又重新站上指挥台,执棒澳门乐团把刚刚才演奏过的“德八”第三乐章的末尾部分又加演了一遍。本该是辉煌作结的“德八”,被吕嘉赋予了一个纤柔舒缓的尾声加演,也让整场音乐会有了一个愈发回味悠长的终曲……